0%

加密算法简介

加密算法简介

加密算法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,根据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的关系,可分为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两大类。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加密算法:

对称加密算法(Symmetric Encryption)

对称加密算法的特点是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,运算速度快,适合处理大量数据。

AES(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,高级加密标准)

  • 地位: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对称加密算法,是美国联邦政府采用的标准,替代了 DES。
  • 特点:
    • 支持多种密钥长度:128 位、192 位、256 位,密钥长度越长,安全性越高(256 位安全性最高)。
    • 加密效率高,适合加密大文件或实时通信数据(如 HTTPS 的对称加密阶段、文件加密等)。
    • 分组加密:将数据分成固定长度的块(128 位)进行加密,采用迭代加密方式。
  • 应用场景:数据库加密、本地文件加密、SSL/TLS 会话中的数据传输加密等。

DES(Data Encryption Standard,数据加密标准)

  • 地位:早期广泛使用的对称加密算法,后因安全性不足被 AES 替代。
  • 特点:
    • 密钥长度为 56 位(实际存储为 64 位,含 8 位校验位),密钥长度过短,容易被暴力破解。
    • 分组加密:以 64 位为分组对数据加密。
  • 局限性:随着计算能力提升,56 位密钥已无法满足安全需求,目前已基本被淘汰,仅在一些 legacy 系统中存在。
  • 衍生算法:3DES(Triple DES),通过三次 DES 加密提高安全性,但效率较低,逐渐被 AES 取代。

非对称加密算法(Asymmetric Encryption)

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一对密钥:公钥(公开,用于加密)和私钥(保密,用于解密),安全性基于数学难题(如大整数分解、离散对数),但运算速度较慢,适合加密少量数据(如密钥交换)。

RSA

  • 地位:最著名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之一,由 Rivest、Shamir、Adleman 三人提出。
  • 原理:基于大整数分解难题 —— 将两个大质数相乘容易,但分解其乘积极为困难。
  • 特点:
    • 密钥长度可灵活选择(通常为 1024 位、2048 位、4096 位),密钥越长安全性越高,但运算速度越慢。
    • 支持加密数字签名(私钥签名,公钥验证)。
  • 应用场景:SSL/TLS 中的密钥交换(如 RSA 握手)、数字证书签名、安全通信中的身份验证等。

DSA(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,数字签名算法)

  • 地位:美国联邦政府推荐的数字签名标准,主要用于数字签名,而非数据加密。
  • 原理:基于离散对数难题,安全性与 RSA 相当,但设计更专注于签名功能。
  • 特点:
    • 仅支持数字签名(验证数据完整性和发送者身份),不支持数据加密或密钥交换。
    • 签名和验证效率较高,密钥长度通常为 1024 位(可扩展至 2048 位)。
  • 应用场景:软件分发(验证软件未被篡改)、电子合同签名、文档完整性校验等。

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

表情 | 预览
快来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吧~
Powered By Valine
v1.3.10